5月中旬,岚图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版本车辆在国家智能网联测试场地顺利通过了GB/T 41798-2022《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法规考试场景,考试内容涵盖交通信号、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障碍物等识别及响应、自动紧急避险、动态驾驶任务干预及接管等8个大类32个试验项目,展示出了东风岚图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新能源:7月1-7日,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1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7%,较上月同期增长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24.3万辆,同比增长33%;7月1-7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1.1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4%,较上月同期下降2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473.1万辆,同比增长30%。
日前,在2024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价值链论坛上,各方人士聚焦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实践路径两大主题,并为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出海建言献策。对于近年最热门的新能源车出海及无人驾驶落地等热门话题,行业专家指出,预计无人驾驶落地的脚步会更快,在欧盟出台更多法规的背景下,企业出海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车企出海在认证和出口方面的新挑战
2023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65.16万辆、2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37%,位居全省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2.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玉印指出,广州现已形成涵盖整车制造、电池研发与生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集群。然而,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和贸易壁垒,广州需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等手段提升竞争力。广州市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作为主办方,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TÜV莱茵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市场最新法规要求、智能座舱标准化、汽车出海的环保挑战等话题进行了分析。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挑战。”TÜV莱茵大中华区交通服务副总裁黄余欣表示。他介绍,智能互联领域的汽车有很多新功能,需要适应的欧盟法规也在不断更新。
比如像欧洲的通用安全法规第二版(也称GSR II),在这两年频繁地推出、执行了超过15个新的法规,都是针对智能化和驾驶辅助方面,包括智能车速辅助系统、驾驶员防疲劳系统以及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软件升级的要求,这些都是很新的法规。不同于以前只针对产品进行测试,现在新的法规里面,更多的是考虑要用体系性的方案去达成合规,同时还要可持续发展,这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车辆的出口量逐步提升,被出口国售后市场监管部门抽查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所以,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要确保投放市场的车辆和认证状态的车辆保持生产一致性,并要保证车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符合性。这些都是在认证和出口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黄余欣提出。
中国企业面临两头“挤压”
“现在欧盟对中国企业是两头‘挤压’,一方面给你提要求,另一方面又把你拉过去,这个趋势很明显。”TÜV莱茵大中华区企业可持续服务总经理陈庆表示,现在欧盟推出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法案,其实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另一个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主要作用就是从全产业链,从供应链端对中国的企业提高门槛。另外,他们又出台了《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其实就是希望我国的企业把制造链、工业链及产业链转移到那边去。
黄余欣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去年8月份欧盟颁布的电池法案,它的要求是分阶段进行,从最开始对有害物质的限用,还有碳足迹的披露,另外有环保回收材料的披露,以及到最后还有“电池护照”渐进式的内容。所以,现阶段我国车企应该及早了解,根据法规实施的节奏去建立相关的体系,然后安排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从采购溯源、生产控制到最后回收的整条链条,并根据时间表细致化地建立体系,进行实施。
“总体来讲,欧盟颁布的电池法案对行业的影响很大,同时我们缺乏行业内的协调。”陈庆建议,作为主机厂或者电池厂商,第一步应该把供应链的全景图先做出来,第二步是做风险的评估。而且必须是做供应链的优化,现有的供应链很可能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或者作为主机厂/电池厂商,没有能力确保现在这种供应链去满足要求,因此必须要做优化和整合,这里还涉及到整个电池行业协作的问题。最后一步就是要对外去披露、验证,以满足欧盟法规的要求。
自动驾驶“安全”定义不局限于功能
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当重要
黄余欣介绍,在国内包括所有的自动驾驶,除了我们现有的这些技术以及各种感知,各种技术积累以外,实际上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有几个方面相当重要。
“比如功能安全,现在我们是采用软件去控制电子部件,电子系统去控制车辆的驾驶,所以在电子功能性的安全控制方面必须要做好。又如网络安全,在网联化过程中,实际上车辆就增加了很多对外的接口,所有的对外接口都有可能被渗透、被劫持、被控制,对车辆安全造成很大的风险。”黄余欣指出。
“还有数据安全问题,国内所有自动驾驶的企业都会采集大量的行驶数据,环境数据以及用户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如何符合国家数据安全的要求,也是重要的话题。对于数据脱敏,数据跨境,以及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这些部分,也需要花多点心思。”他表示。
无人驾驶落地比想像中来得更快
最近的“萝卜快跑”事件,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李巍华称,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特别是“无人驾驶”什么时候落地的关注。
李巍华表示,以前业界讨论的“落地”首先是在闭环场景,就是相对半封闭、半开放的道路,例如矿山、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哪怕是点对点的场景,都是交通场景复杂性比较低,相对容易实现那种。由于这个商业模式看得见盈利前景,就会吸引资本进行投资,形成商业闭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人驾驶到来的脚步可能比我们想像的更快。
“原来是半封闭,现在直接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了。目前国内北京、武汉、深圳、重庆、长沙都在做这样的服务。从无人驾驶实现的程度来看,中国与美国技术相差并不大,而且优势在于交通场景的丰富性,这种场景的丰富对于数据积累非常有帮助。而数据的积累,对于将来硬件成本的下降很重要,形成规模上车之后,成本自然就会下降。”李巍华说。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2023最新配资平台